? ? ? ?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以下簡稱長春分院)是中國科學院的派出機構,負責聯絡和協調中國科學院在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研究所工作。1978年5月,經中央批準恢復成立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
長春分院系統現有4個法人研究機構: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及國家天文臺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長春分院主要負責研究所、站的領導班子建設、中科院的科研成果向地方的轉移轉化(院地合作工作),以及黨建、紀檢、監察、審計及公共事務管理,財務和資產管理、中科院院士服務等工作。
長春分院系統各研究所、站在優勢研究領域有著長期的積累,主要學科領域包括發光學、應用光學、光學工程、精密機械與儀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濕地科學、區域農業、環境科學、遙感技術與應用、東北區域發展、精密觀測與精密定軌、衛星動力學研究等。
長春分院系統現有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光學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電化學和光譜研究分析中心、國家光柵制造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小衛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長春質譜中心等5個國家級中心;三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海倫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吉林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3個國家級野外研究站;中科院航空光學成像與測量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光學系統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高分子復合材料工程實驗室(中科院高分子復合材料工程化研發平臺)、中科院合成橡膠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黑土區農業生態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重點實驗室等8個中國科學院級重點實驗室。
長春分院系統現有在職職工3325人,其中科技人員近2268人。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4人,設有博士點16個,碩士點20個,現有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5人,吉林省突出貢獻專家64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0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86人,博士后流動站7個,現有在學研究生1922人。截至2017年底,長春分院系統共有吉林省高級專家27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84人。
長春分院始終堅持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創新價值理念,近期圍繞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創新2020”和“一三五”規劃等重大戰略部署,在中國科學院與地方政府、企業之間充分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實施“STS”科技服務網絡工程,大力推進產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與吉林省、黑龍江省分別簽訂全面合作協議,積極搭建中國科學院長春技術轉移中心(長春高新北區園區)、中國科學院哈爾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長春中俄科技園等創新平臺,結合吉、黑兩省設立的與中科院合作專項資金,整合全中科院相關資源和技術,引進、消化再創新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相關技術,著力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升級改造,培育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推動光電信息、精密制造、化學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生物制藥、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發展與成果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