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21農業固廢(生物質)高值化利用論壇在長春圓滿閉幕。論壇第2日共有5位專家關于生物質資源利用進行報告分享 ,演講內容涉及秸稈高值化利用產業示范、功能性糖醇綠色制造、秸稈基墻體材料、農林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以及如何應對碳中和目標,為秸稈等生物質資源利用分享了更多解決方案、產業化路線及行業探討。
大會報告
首先,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博士研究生 石昕以《秸稈高值化利用技術與產業示范》為主題,熱情分享了其研究團隊在幾十年研究的基礎上,依據秸稈各組分高值化全利用和低成本制備高活性木質素的原則,選用秸稈汽爆預處理、酶解發酵乙醇后制備木質素的高值化技術路線。開展秸稈原料煉制和組分高值產業化技術,為產業化企業提出重點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的高值化產業化解決方案。接著,浙江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李勉老師以《基于農業生物質的功能性糖醇綠色制造》為報告主題,分享了生物基產業的背景及必要性,從而引出功能性糖醇及其綠色制造、國內現有的糖醇生產技術基國內外技術對比。在此基礎上,李老師引出糖醇生產制造的關鍵技術、玉米芯生產木糖醇聯產燃料乙醇、玉米芯廢渣預處理等相關技術開發。最后,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華康藥業的發展、產品鏈及企業研發優勢等。以利用秸稈資源生產人造板有利于固碳,更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重要發展方向。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綠色建材國家重點實驗室 陳繼浩教授級高工作了關于《秸稈基墻體材料關鍵技術發展及展望》的主題報告,陳老師從秸稈基建材發展背景及現狀、幾種秸稈基板材技術發展情況、秸稈基板材標準現狀、秸稈基建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展望等方向向大家全面地介紹了關于秸稈基建材的發展情況及目前研究技術情況。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如何助力雙碳目標?南京林業大學 周建斌教授分享了《農林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的報告。周教授指出,首先需要正確認識農林生物質。接著,分享了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創新,包括傳統生物質氣化技術、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創新、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產品及應用等內容,并且關于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產業化進行典型案例分析。最后,報告探討了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減排模式、生物質氣化多聯產技術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面對碳中和,我們能做些什么?秸稈等生物質利用如何助力碳中和目標?東北林業大學 李淑君教授在線做了以《面向碳中和目標,我們能做什么?》為主題的報告。李教授指出植物光合作用,一方面固碳,另一方面將太陽能以化學能的形式貯存起來,并形成了豐富的植物資源。對此,團隊以可再生的植物資源為原料,創制了系列生物質基光轉化新材料,通過多種光捕獲與轉化途徑,實現了光-熱轉化、光-電轉化、光-機械能轉化、光-化學能轉化等。并且,李教授對秸稈五化利用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與探討。2021農業固廢(生物質)高值化利用論壇大會報告結束并圓滿落幕。論壇以“創新資源利用、發展低碳產業”為主題,聚焦生物質資源高附加值利用關鍵技術、創新實踐,在搭建交流平臺的同時,更希望能真正有效促進更多“產學研“合作,發展低碳產業,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產業園參觀交流
24日下午,會務組與相關專家、企業代表們共同前往長春新區中科創新產業園進行了參觀,為戰略新興領域提供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進行深入了解與探討。長春新區中科創新產業園由吉林省國科創新孵化投資有限公司和龍翔貿易共同運營。園區整體定位為高端材料與裝備制造新興產業。引入中國科學院頂級智力資源和吉林省高校資源,圍繞先進醫療器械、電子信息技術、先進軌道交通、低碳環保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五個領域的關鍵材料,建設新材料產業基地,重點聚焦生物基材料、生物醫用材料、輕量化材料、新能源材料四大方向,采取“龍頭企業或領軍人物+創新中心+產業區+政策+基金”模式,培育關鍵新材料隱形冠軍企業。
長春新區中科創新產業園一期,項目總投資約12.39億元,占地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1.5萬平方米,項目地址位于中科大街與興福大路交匯西北方向2公里處。園區共劃分為七種類型廠房,單棟建筑面積從5500㎡-22000㎡不等,單層建筑面積從1200㎡-7800㎡不等,生產線長度從50m-130m多種規模,每棟建筑均設有1-2個運輸口及1-2部貨梯,另配有地下停車場、園區食堂、職工宿舍等,可滿足不同業態,不同規模公司的研發與生產及辦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