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回首2021年,我國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安排9321億元。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227.1億元。在預算安排上,中央財政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優化支出結構,重點支持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各類科技創新要素支撐作用,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為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支持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羲和”探日、“祝融”探火、“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12位……2021年,我國科技領域捷報頻傳,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科技領域還有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一些“卡脖子”問題還比較突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央財政按照國家部署,積極支持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
2021年,中央財政積極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運行,支持中科院等院所自主開展基礎研究和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應用研究,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發展建設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同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目前,“科技王牌軍”正穩步發展壯大。
這一年,中央財政積極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加快實施,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為科技投入的重點,全力保障重大科技項目組織實施,集中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支持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組織實施和民口科技重大專項總結驗收工作。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科研攻關資金保障,由科技部根據科研攻關需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及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特別是疫苗和藥物研發相關支出。
強大的基礎研究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前提和根基。一年來,中央財政持續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把基礎研究作為中央財政科技投入的重點,大幅增加資金投入。2021年,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安排661.76億元,增長10.6%,重點用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穩定支持基礎研究領域科研院所、科技創新基地、科研人才等,深化基礎研究支持方式改革試點。按照“嚴選題、精選人”的原則,支持中科院開展穩定支持基礎研究領域優秀青年團隊試點,探索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科研管理新范式和人才發展新機制。
強化科技創新要素支撐
今年以來,中央財政在科技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優化布局,支持人才、資金、平臺、大型科研設施儀器等科技要素增強聚合力、引導力,提高不同方向、不同區域的科技創新協同能力,為科技創新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大力支持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通過相關人才項目支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為我國科技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儲備。
——大力支持創新基地建設。支持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國家野外觀測站建設,穩定支持其發揮科學觀測、科學數據共享等方面作用;推動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設發展,提升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水平。
——積極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加快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進入創新領域,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應用。
——大力推動各具特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支持和引導地方政府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技改革發展政策,優化區域科技創新環境、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積極支持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落實中央級新購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查重評議辦法,會同科技部開展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向全社會公開評價考核結果,對考核結果為優秀和良好的單位進行后補助,對考核結果較差的單位提出整改要求,推動提升科技資源使用效益。會同科技部支持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提供科技資源共享服務,根據考核評價情況給予后補助支持。
以改革驅動創新發展
改革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破除各類制約發展的障礙,充分激發科研人才及各類創新主體攻堅克難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激發科技創新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優化科研經費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有力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性和創新活力。2021年,為有效解決科研經費管理方面存在的政策落實不到位、項目經費管理剛性偏大等問題,財政部報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從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等7個方面提出了自主權下放更多、激勵力度更大、服務管理措施更優、讓科研人員獲得感更強的25條政策舉措。文件印發后,扎實做好宣傳解讀、政策培訓、制度建設等工作,系統修訂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督促相關單位抓好貫徹落實,推動政策落地見效。
科研院所改革一直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這一年,中央財政繼續穩定支持中央級科研院所改革發展。一方面,穩定支持中央級科研院所自主選題研究和科研條件建設,推動院所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繼續支持大院大所“個性化”發展改革,安排專項經費支持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中醫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實施創新工程;推動科研事業單位改革,支持中國科學院先行開展科研機構體制機制改革試點,探索科研機構分類支持機制,保障科研院所進一步明確分類定位和目標使命,聚焦主攻方向,提高整體創新效能。?